王侁此时乱了方寸,知道惹不起折家军,那可是我北宋的擎天支柱啊。多余的解释是无用的,谁叫我那天把部队提前撤走呢,不撤走恐怕就撤不下来了。原谅我吧,老姐姐,我不是故意的,我是为几十万将士着想啊。有的书上说王侁是萧太后派来的奸细,要害杨家要害北宋这几十万大军。我看未必,王侁是宋太宗身边的人,派出去做监军也是情理中的事,得为皇上负责嘛。
折家也发话了:希望我皇能明辨是非,把小人抓起来,还杨家的清白。
宋太宗知道了杨业战死了,杨四郎做了辽国的驸马爷,折赛花还不知道四郎的事,那就一直隐瞒下去?迟早会知道的,暂时不说破吧。那杨五郎出家和盗回杨老令公安葬在五台山的事,宋太宗从内线的来信也知道了。
自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宋朝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事件,一直对武将都采取打压的政策。来了个文官管武将,终北宋南宋两朝都是这样做的,对武将一万个不放心啊。可是,眼前辽国虎视眈眈,实力雄厚,这次的失败就看出来,没有得力的武将,这万里河山恐怕守不住啊。折家军、杨家将,还得依靠他们来保住我赵家的江山呢,恩威并施,得掌握分寸,要让他们不敢有非分之想,该安慰时要安慰嘛。杨四郎是可恨,但都是为了我,没有他作出牺牲,我恐怕命丧辽国之手了。想那四郎恐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让内线与他取得联系,让他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未可知嘛。
冦准主审官听完各犯的陈述,退堂与那宋太宗商量了好大一会儿,宋太宗亲自书写圣旨,交给冦准去宣读:
杨业为国而死,特赐封太尉,立祠纪念;杨六郎负责重建杨家将,待杨家军重新组建好后再行封赏,杨四郎、杨五郎为国“捐躯”封为殿直将军,立祠纪念;元帅潘美指挥无方致使兵败辽国,连降三级,罚俸一年;王侁监军,责任重大,没有行使好监军的职责,致使副帅杨业身陷辽军重重包围,不幸阵亡,王侁罪责难逃,充军海南岛,没收财产充公。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