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网游 > 我的父亲是曹操 > 第422章 陈王宠设宴款待,吕奉先不请自来

第422章 陈王宠设宴款待,吕奉先不请自来(1 / 2)

专业的事情就应交给专业的人,在推动丞相之位复立,使曹操毫无争议的出任此职一事上,曹昂是有自己的想法与节奏的。

想将此事促成就必须把水给搅浑了,叫那些不愿让曹操进一步扩大权势的群体,都身陷旋涡与争议下才行。

郭嘉提及的人,不能只看他们自身,要看他们背后所代表的阶级。

荀彧暂且放在一旁,因为这是个很特殊的存在,不能被简单的进行定义。

陈王宠,代表的是汉室宗亲群体,不过这一阶级啊,也细分有不少阶层,出身、地位、财富等方面的悬殊,不止是在外姓之间体现,在同姓间的体现要更残酷,更现实。

围绕权势增进这一块儿,势必会反对曹操的,是那些有爵位、有名望、有财富的存在,他们是汉室宗亲这一金字塔的塔尖尖,也恰恰是这样吧,使得他们对于权势同样渴望,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也希望能获取到对应权力,这样他们才能稳固地位与财富。

杨彪,代表的是关西士族阀阅,在这一时期有关东、关西之分的,而在这一大区分下,又细化有诸多的区分,就如关西这边,既有士族阀阅,也有豪强郡强,更有良家子等,而根据不同的地域,如三辅三河,西凉等等,就又进一步的形成了鄙视链,在权力之争上向来是这样的。

但话又说回来,不管怎样区分,怎样细化,从整体趋势上来讲,关东是要稳压关西一头的。

这跟汉室核心是有直接关系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繁荣的关西一带,特别是关中,已渐不如关东之地了,这所带来的就是势上的转移。

正如世人皆知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可又有谁知弘农杨氏,可同样也是四世三公,这种差别往往就在不经意间。

孔融,代表的是部分关东士族阀阅,而又因孔融的身份特殊,乃是孔子的二十世孙,这就使得孔融比较超然,其在地方是一个情况,在中枢又是另一个情况。

当曹昂认真梳理下中枢情况,他除了感到头大以外,根本就没有别的想法,在上述所代表的阶级阶层下,还有一个更宽泛的称谓群体,即汉室老臣,他们的出身不一,籍贯不一,但由于处在的位置,使得他们会出于不同的利益或目的,从而做出对应的选择,以此确保自身所谋得以促成。

更为棘手的一点,是他们之间或有联姻关系,或为门生故吏,或为乡党友朋……种种复杂关系之下,使得处理了一批,又会有新的一批来增补进来,想解决掉这些,除非是搞株连这套。

可问题是今下所处秩序,根本不能轻易做此决断,因为这牵扯到的层面太广了。

也是联想到了这些,曹昂才愈发知晓曹操的不易,这也让曹昂暗生庆幸,还好这是有曹操在他前面顶着啊,不然叫他去直面这些,想在荆豫徐扬四州之地,把他想谋的种种促成,这是极其困难的。

因为除了上述几大阶级群体外,还有几股群体不容忽略,他们皆有一个共同特性,是被曹氏父子征服后,从各地聚集起来的,以蒯蔡为首的荆州守旧派,以桥为首的江淮被俘派,以陈为首的徐州一派……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些零散群体,如从关中投效来的,如从别地投效来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尚书这些群体啊,还将增加一派,即青州一派的。

许都就像是一锅大杂烩,各方势力是你来我往的,而造就这色香味的基础,恰恰是不被人看重的底层群体,他们就像干柴一样,无声的燃烧着自己。

一连多日,许都是波澜不断。

“这个许攸,还真是没看错他啊。”

一处别院。

曹昂倚着凭几,打量着所持名敕,似笑非笑的看向贾诩,“这才几日啊,就搅动着时局变动,以至于陈王宠要在府上设宴,以此来解决一些麻烦。”

“这还是公子知人善用。”

贾诩表情自若,对曹昂说道。

“哈哈~”

曹昂大笑起来,“老师,您太自谦了,这不是您的功劳吗?”

别看曹昂嘴上这样讲,可心里却生出了唏嘘,要说当今这世道下,谁对汉室没有了敬畏,一个是贾诩,其做的乱汉之举,可谓是叫汉室失去了最后崛起的机会,但要在此之前,许攸做的事儿,可要比贾诩惊世骇俗多了。

在灵帝活着的时候,其就敢参与谋刺天子,另立天子之举,可见此人的野心有多大,但也由此可见,早在那个时候啊,有一批群体就对皇权不那般在意,他们想要的是轮流执掌权柄,以此来壮大自身及宗族势力。

有些事了解的越多,其实是越绝望的。

在这个时代,出身决定了一切,对于底层而言,他们这辈子,包括他们的子孙后代,能做的就一件事,其一生的辛勤付出,是在被不断地盘剥与压榨,继而满足他们上面的群体去做各种事情。

读书在这个时代是很奢侈的,奢侈到超过九成多的群体是文盲,而处在统治阶层的群体,自始至终就在那少数派选出来的。

现在的察举制,以后的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关于人才选拔这一块儿,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攀升,而逐步的发生变化,但是怎么说呢,直到那位猛人出现前,权力所衍生的大小位置,一直都在出身超然的群体中选出来的。

而在那之后呢,门阀世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取而代之的却是士族缙绅,虽说从权力上来讲,皇权是愈发集中了,中央集权是愈发强势了,可有些东西却是换汤不换药的。

曹昂即便是知晓这些,但他却也不能做的太出格,科举制是曹昂想实现的,可这需要数十载,甚至更久的沉淀才行,不然别说是本就处在对立面的,甚至闹不好啊,还会将处在他这一边的,也都给推到对立面去了。

因为曹昂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在背叛他所处的阶级。

“公子打算去赴宴吗?”

贾诩的话讲出,让曹昂收敛心神。

“当然。”

曹昂不假思索道:“如今这局已经推开,许攸直击要害的将陈王宠他们架起来,如果昂不去赴宴的话,那这出好戏岂不唱不下去了?”

“可公子想过没有?”

贾诩顺着话茬道:“这次陈王宠设宴,邀请了不少人参加,唯独却没有将名敕送到司空府,反倒是越过了明公,将名敕送到公子的手里,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有人也想借此离间父子呗。”

曹昂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意,“不过昂对此并不在意,除了郭奉孝以外,昂相信父亲已经察觉到了不对。”

信任,是极其珍贵且奢侈的。

尤其是在面对权力与利益时,即便是亲父子之间,可能也会因为一些事情,继而在心里产生隔阂。

曹昂太清楚这些了。

历朝历代,处在权力巅峰的父子,那因为权力,而闹出的事儿还少了?

但就算是这样,曹昂也不会就此退缩的。

因为他知道曹操不一样,再一个有丁氏在后面给他撑腰,只要到最后,他能表明自己的态度,那么有些事就是能避免的。

而真正让曹昂有底气的,其实跟一件事还有关系。

‘世人皆知官渡之战,殊不知,在建安六年,曹袁之间还爆发一场大战,那就是仓亭之战!!’

曹昂倚着凭几,嘴角微微上扬,‘这一战同样是很重要的,也恰恰是这一战,才导致了袁绍麾下分崩离析,就是这一战败了,袁绍在建安七年病逝了,由此袁绍打拼下的基业,也将在内耗下,一点点被曹氏给围堵瓦解掉。’

‘如果能赶在这之前,叫曹操成为首位丞相,那么此前的抨击或质疑,再或是别的,都将伴随着仓亭之战的结束而消散掉。’

这就是曹昂的底气所在。

因为仓亭之战,曹昂知道必然会爆发,这跟袁绍的脾性有关,对其而言,他最不希望败给的人就是曹操。

因为袁绍瞧不上曹操!!

最新小说: 军火库:我有百万美貌大力女兵 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 观众震惊!历史写满了吃人!!! 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 皇姐你怀孕,关臣弟我什么事?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我大概救了个王朝 大明:开局向朱元璋索要皇位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杨广听劝后,大隋请天下各国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