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竟拜他为师?公子,你莫不是着了他的道!瞧他那样子,分明就是个混吃混喝的骗子,你怎么能轻信于他呢?”
林小雪满脸狐疑,语气中透着怒意。
一旁的秦安同样面露难以置信之色。
公子易见二人不信,连忙将周道通的身份详细说了一遍,随后还展示了这几个月来习得的精妙身法。
二人见公孙易身法灵动玄妙,果然不凡,又得知当初在茶棚外为秦泉和吕延卓解围的正是这位老人,不禁大为惊讶,赶忙上前恭敬行礼。
周道通并未在意二人先前的态度,一边饮酒,一边说道:
“依我之见,你们不妨把双龙山的人接到此处,彼此也好有个照应,买卖物品也会便利许多。”
秦安和林小雪觉得这话在理,便将目光投向公孙易。
公孙易却连连摇头否定:
“此举不妥。双龙山上的人和我们这里的一些人身份都很敏感,那么多人出现在这里难免官府不会怀疑。长安城里的两处工厂已经够显眼的了,咱们不能把所有产业都集中在一处,否则一旦出了事,就再无退路。
况且双龙山距离此地路途遥远,山上人太多,迁移并非易事。即便周师傅说在山上开作坊不合适,那也只能在附近寻个僻静村落安置他们,想要来此是行不通的。”
公孙易自然明白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不管是双龙山上的人,还是自己身边的人,在官府眼里都是罪犯,尤其是在朱康眼中,恨不得把他们这些人全部杀死,因为双龙山也在宣化府的管辖之内,所以行事务必要谨慎。
“嗯,也有道理。”周道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想了想又接着提议道:
“不如你让双龙山的人乔装成难民前往河西府,毕竟两处相隔的不算太远。你再修书给沈朗,说明情况,让他帮忙安置。这样他们既能摆脱宣化府的管制,又能一心扑在工作上重新生活,岂不更好?”
公孙易没有想到师傅会在这时想到沈朗,若不是他刚刚提起,自己差点儿把人家忘了。
想起沈朗的为人,公孙易不禁暗自称赞,自己与其父亲沈忠乃是莫逆之交。也只是因为如此,在河西府时,沈朗不惜冒着免官杀头的风险,为自己通风报信,才让大家躲过一劫。如此大恩,至今未报,甚至连书信都未送去一封,实在有愧。
如今有事又要麻烦于他,实在有些难以启口。 可纵是如此也别无他法,师父的提议的确是眼下最为合理的安排。于是,他开口赞成道:
“嗯,这的确是个好主意,沈朗为人心胸开阔、胆大正直,办事缜密,绝对是值得信任的人。虽然他的官职不高,却深得黄知府的器重。由他出面照应,大家定会高枕无忧!”
秦安闻言,高兴至极。解决了双龙山的事,他也算是去了一块心病。不管怎么说,邓凯也是他的岳父,终究没有坐视不管之理。如果此事进展顺利,不但解决了山上人的生计问题,还能积攒大量的财富,也能为自己组建护卫队提供支持。
不过他也有担心之处。邓凯毕竟是草莽出身,让他管理山上的那些人威慑力是有,可弄这纺织作坊他定然能力欠缺。
他把担心之话说了出来,公孙易建议找沈朗帮忙,如果沈朗愿意出头,最好让他担任管理者,这样大家的利益就绑到了一起,做起事来心也会更齐。
秦安自然明白公孙易的用意,只是其中事情繁琐,怕书信写不明白,打算纺车造好以后自己亲自跑一趟。
公孙易自然点头应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