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声音响亮而有力,在帐内回荡。
史文恭又将目光转向黄彦与李毅:
“侵如火黄彦、稳如山李毅,你们二人带兵前去攻打新州州府。
新州州府城防坚固,你们不可硬拼,需巧用谋略,以最小的代价拿下城池。”
黄彦紧握拳头,眼中闪烁着斗志:
“请主公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李毅则沉稳地点点头,虽未言语,却透着十足的干劲。
而史文恭自己,将亲率其余兵马,前去拿下距离偏远的应州。
命令一下达,帐下众将瞬间炸开了锅。
有的将领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
有的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
毕竟这四员小将虽然表现出色,但年纪尚轻,让他们独自领兵作战,风险不可谓不大。
然而,众将细细思量之后,却并无一人向史文恭请战,前去代替这四员小将。
他们心里清楚,史文恭此举,是在为大梁培养属于梁国的后起之秀。
先有呼延灼之子双头蛟呼延钰与秦明之子吞天蟒秦勇,在军中逐渐崭露头角,如今又有了这新晋的四员小将,大梁军队呈现出一派人才辈出的欣欣向荣之相,这让众将心中欣慰不已。
况且,大梁还有讲武堂与通文阁这两大人才摇篮,每年都在源源不断地向大梁输送新鲜血液。
讲武堂培养出的武将,个个武艺高强、胆略过人;
通文阁走出的文臣,皆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
这些学子,无一不是大梁真正的嫡系,他们对史文恭怀着极度崇高的敬意。
史文恭之名,就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深深印刻在每一个学子的心中。
他们以史文恭为榜样,立志为大梁的繁荣与昌盛奉献自己的力量。
只是相比讲武堂培养出的众多武将,通文阁内所出的文臣之才,数量上确实少了许多。
对此,史文恭倒也并不着急。
他正值年富力强的黄金时期,有的是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人才,他相信只要耐心培育,通文阁未来定会走出更多经天纬地的文臣。
“出发!”
史文恭一声令下,这简短有力的两个字,仿佛一道激昂的战歌,瞬间点燃了全军的热血。
大军迅速分成三份,旗帜猎猎作响,马蹄声碎,依次向着三州进发。
士兵们的脸上洋溢着坚定的神情,步伐整齐而有力,士气高涨。
时光匆匆流逝,史文恭带领着部队刚刚踏入应州境内,一名传令兵便快马加鞭赶来,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呈上一封捷报:
“启禀主公,朱雄将军与黄彦将军两方人马皆已传来捷报!”
史文恭接过捷报,展开一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满意的光芒。
他抬头望向远方,心中暗自思忖:
看来这几位小将果然没让我失望,大梁的未来,可期啊。
烈日高悬,广袤的大地上扬起滚滚烟尘,四员小将宛如四颗璀璨的星辰,在战场之上散发着夺目的光辉。
徐如林朱雄,一袭青色战袍随风飘动,面庞冷峻坚毅,指挥军队时沉稳冷静,恰似那平静却蕴含无尽力量的山林,每一道指令都精准而有力;
疾如风朱杰,身形矫健敏捷,冲锋在队伍的最前方,手中兵刃闪烁着寒光,所到之处敌军无不闻风丧胆,好似一阵迅猛而不可阻挡的狂风,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