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二十九年,十一月。
在朝廷任命的官员陆续到任后,云绫正式率大军班师还朝。
出发之前,她召回了钱来、安庆之二人,而幽州的情报网则通过尤三正式移交给了公孙彤。
在公孙安世安排人回到辽东本家之前,公孙彤将暂时作为本家的话事人,重整公孙家在辽东的势力。
值得一提的是,钱来单独向云绫禀报了公孙彤在辽东的作为。
正如云绫所料,公孙家主动参与叛乱的几房男丁皆畏罪自杀,不过有几名尚不记事的幼儿被公孙彤秘密送走了。
钱来担心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故而派人暗中掌握着幼儿的去向,此时却是询问云绫是否要追回。
云绫摇了摇头,平静地说道:“稚子何辜,便由他们去吧。将人也撤回来,权当不知便是。”
钱来领命,自去传讯不提。
天佑三十年,正月十五。
又是一年元宵佳节,今年的长安城较之往年都要热闹许多。
原因无他,平叛大军将于今日回到长安,天佑帝提早五日便下旨着有司筹备,定要给将士们一场隆重的凯旋仪式。
为此,朝廷早早便派人清扫街道,户部又调出一批红绸,交由工部派人将之悬挂于朱雀大街两侧。
今日的长安城,充满了喜庆的氛围,一大早就有无数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使得朱雀大街两侧人头攒动,粗粗一看少说也聚集了十万之众。
此等情况,京兆尹不敢怠慢,派出了所有的衙役上街巡视,维护秩序。
不单如此,京兆尹还上书朝廷,以人手不足为由请调左右金吾卫入城协助维持治安。
这批左右金吾卫是新组建的,尚未满员,两卫拢共也才八千余人,上阵自是不成,但维护治安还是足够的。
辰时二刻,长安南门外出现了一支兵马,大纛高举,上书“大周青鸾卫大将军公孙”字样。
大纛之下,却见一员女将身裹金甲,手提银枪,腰间一柄雪色佩剑,胯下一匹神骏白马,微风一起,红色披风轻舞,当真英姿飒飒。
在其身后不远,两员女将左右护卫,一着银甲,一着玄甲,虽不见长兵在侧,然其英气勃勃之态却也教人不敢小觑。
最后出现的是一支骑兵,人马具甲,威猛不凡。
这些人个个将马槊握在手中,槊尖直指天空,伴着沉闷的马蹄声,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这支骑兵身后紧跟着一支步卒,身披重甲,肩靠陌刀,行走间昂首阔步,威势比之前方的骑兵也是分毫不差。
再之后,则离着远了些,看不清都有些什么,不过那旌旗招展、烟尘四起的模样,莫名就予人一股难言的压迫感。
这支大军自然便是凯旋的平叛大军,而打头的正是玄甲重骑和陌刀营。
其实云绫大军昨日就已抵灞桥,不过天佑帝念及第二天便是元宵佳节,特意遣使让云绫率军在灞桥休整,正月十五再正式进入长安城。
此次班师除崔之钰率青州及扬州兵马各回驻地没有跟来外,尚有二十几万兵马回到长安。
这么多人,自然不可能一次性进入长安城,容易生乱。
故而,云绫也借休整之机安排了各军的入城事宜。
因着有凯旋仪式,她不好厚此薄彼,便让诸将于各军挑选精锐组成首批入城队伍,其余人则分批去到城外的驻军大营等候兵部命令。
是以,云绫带来的这支兵马人数只得三万,却是二十几万人中挑选出的精锐之士。
此时朱雀门城楼上,天佑帝在一众朝臣的簇拥下望见了城外缓缓而来的大军,不禁赞道:“气势雄壮,行止如一,当为国之锐士也!”
说着,他又看向一旁的公孙安世,笑道:“公孙爱卿,家中出此不世之才,当真可喜可贺啊。”
闻言,公孙安世赶忙躬身行礼,恭敬回道:“陛下谬赞了,云绫年轻,行事难免有所疏失,还需磨砺才是。”
天佑帝却是笑而不语,再次将视线投向了城外的大军。
公孙安世的话看似谦虚之言,实则也是在为云绫找补,毕竟云绫在邺城抬举齐王的举动想来该是让天佑帝气恼的。
是以,这段日子每每有人夸赞云绫,他都会拿出这套说辞来。
说话间,大军已到朱雀门外。
只见云绫抬手,大军立时止住脚步,如臂指使不外如是。
旋即,她翻身下马,携燕十七、钱来来到城下,单膝一跪,朗声道:“臣青鸾卫大将军公孙云绫叩见吾皇!伏愿吾皇万岁!”
话音落下,三万将士高唱“万岁!”,山呼海啸,声震天地。
天佑帝努力挺直了腰身,立于城楼之上,高声道:“众将士为国平乱,功莫大焉,快快免礼平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