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各有司衙门,各郡各县,各营军伍,都需因地制宜,举行祭奠活动,为国师送行,以感其恩!”
国丧诏书发布,游安城处处白衣。
很快,祭奠活动迅速在怀安全境蔓延开来。
遵照云山先生的遗言,他的丧事。并没有大操大办,整个流程,仅仅用了七天。
出灵之日,秦浩父子,亲自为其扶棺,而怀抱灵牌之人,则是久未在世人面前露面的慕容玄。
一时间,游安城中万人空巷,尽皆白衣白巾,为其送行的队伍也不知道排了有多远。
同一时间,许多地方的许多人,面向游安方向,或跪或拜,遥祭逝者。
“云山辞世举国哀,但悲怀安失先贤!”
一个刚来游安城中云山书院,求学不久的怀北原钟离籍学子,目睹此情此景,不由得感叹道。
“唉……若无云山先师,哪里会有今日的怀安,更没有我等寒门子弟的出头之日!”
他的一位同窗也是感慨。
“何止于此!先师最大的功绩还不是促成科举,为我等底层的读书人开辟了一条金光大道,更是广开民智,让民众得以丰衣足食!”
“不错不错!只有民智得开,粗通文字,才能更快的学会农田增产之法,学会更妙更好的制造工艺,更是难以被那些贪官污吏糊弄!才能让我怀安之民日子越过越好,官场的风气也越来越清廉!”
“云山先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广开学堂,广授文字,不再使学问,只被那些贵族世家所独占!若没云山先生,只怕我等,连手捧书卷的机会都不会有,更不要说什么踏入仕途!”
云山书院,乃是云山学派召收精英学子的地方,召人只看学问,不看门第。
可以说,一旦进了这座书院,半只脚就已经踏入了怀安的仕途。
自然而然的,这些学子对云山先生,最是充满了感激与崇拜,忍不住为其大唱赞歌。
其实,整个怀安国,不说人人为云山先生的辞世而感到悲哀,但至少绝大部分人还是感念他的恩德的。
只因为云山先生大兴办学,重点放在了开启广大底层民众的民智上了,至于所谓的精英教育,反倒是并没有太过用心。
在秦浩的大力配合下,他所发起的百日记百字、一字一文钱的这类扫盲运动,在怀安从未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