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网 > 网游 > 大明第一公 > 第八十七 北上(2)

第八十七 北上(2)(1 / 2)

出太原城八十里,走太行山井陉古道,乃是一条兴盛了千年,也存在了千年的古道。

太行山乃是天下屋脊,西靠黄土高原,东连华北平原,自古以来便是晋翼豫交通要冲之地。

井陉古道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而后秦皇一统六合,自咸阳开始修筑,连通太行古道。使得大秦帝国不但能更好的控制魏晋,更能将兵锋通过此道,直达辽东。

这条古道,不单是大秦帝国书同文车同轨的代表。

更见证了华夏,数千年来的荣光。

秦将王翦,在此誓师伐赵。

秦皇崩于沙丘,从此道回归咸阳。

韩信在此背水之战,以少胜多。

郭子仪李光弼在此歼灭史思明,结束祸乱天下的安史之乱。

而在华夏最为昏暗屈辱无助哭泣的岁月之中,当满清的慈禧太后,抛下宗庙社稷黎民百姓仓皇逃窜的时候,也是整个华夏大地,都在八国联军的炮火下哀嚎,在满朝诸公只想着谄媚苟和的时候。

晚清名将刘光才在此,率领麾下绿营残军,拼死抵抗八国联军。

千年古道无声的蔓延,承载着数千年的兴衰荣辱,也见证着不断变换的沧海桑田。

秦人,汉人,唐人,鲜卑人....

契丹人,金人,元人....

无数的人在这条古道上走过,最终都变成了我们历史的一部分。

是过去的他们,是现在的我们,亦是将来我们的后人。

~~

“乘舟楫于运河之上时,我感叹过老祖宗的魄力!”

数千年的古道并不平坦,千百年来铺在地面的条石,早被岁月雕刻得有了棱角,崎岖不平。

朱标李景隆一行没有坐车,而是骑着并不高大的口外马,行走在古道之中。

马背上朱标看着古道两侧,忽巍峨的山巅,忽又宽阔的平原景象,感叹道,“经此古道,不由得要再次感叹,老祖宗何止是有魄力。呵呵,简直是为后世子孙,奠定了万世的基业!”

说着,他看向李景隆,继续笑道,“这基业...就是中华大一统,南北皆华夏!”

李景隆在马背上,闻言苦苦思索。

片刻之后笑道,“还是太子爷您格局高!”

“哦?”朱标纳闷,“此话怎讲?”

“原先臣看运河也好,看这古道也罢,觉得只不过是古人修的而已。方便坐船,方便走路!”

李景隆笑道,“但经太子爷您这么一说,臣才明白列朝历代的老祖宗们,是多么的用心良苦!”

说着,他感叹道,“臣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地方,而太子爷您....能看天那么远!这就是境界呀!”

“啊?”

朱标又是纳闷,而后咧嘴大笑,“哈哈哈哈!格局?境界?哈哈哈,二丫头呀,你嘴里总能冒出几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新词儿来!”

“不是臣嘴里冒出来的!”

李景隆笑道,“是听了太子爷的启发之后,臣恍然大悟,由衷而发的感叹!”

“哈哈哈!”

朱标再次大笑,“好好好!拍马屁的功夫见长了,颇有些雅致之意了!”

“臣粗鄙之人,跟着太子爷您身边久了,自然就沾了您的雅意!”

李景隆又是点头哈腰,歌功颂德。

“那好!”

朱标笑呵呵的,“既如此,今日咱们君臣经此古道,你赋诗一首吧?”

“臣?”

李景隆张大嘴,“臣舞刀弄枪还行?作诗?”

“做不得?你可是少年时就被老爷子赞誉过,贵州子弟之中,难得的文武双全之人!”朱标撇嘴,“让你做你就做!”

“是!”

李景隆沉思片刻,“洪武十八年十月初十,曹国公李景隆奉旨,护太子北巡过秦皇古道.....”

最新小说: 军火库:我有百万美貌大力女兵 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 观众震惊!历史写满了吃人!!! 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 皇姐你怀孕,关臣弟我什么事?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我大概救了个王朝 大明:开局向朱元璋索要皇位 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 杨广听劝后,大隋请天下各国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