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相较于苏军,可不单单是军队数量上存在着天壤之别,在装备数量方面,同样有着巨大的差距。”朱由检神情严肃,话语掷地有声。言罢,他迅速从公文包中掏出一大沓文件,“啪”的一声,重重地摔在会议桌上,而后神色凝重,郑重其事地说道:“诸位,大明王朝身为联军的关键一员,深感有责任、有义务提醒在场的每一位。德国的工业实力与苏联和美利坚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除了钢铁和石油产量方面的差异,在军队装备上,德军与苏军的差距已然被拉开,甚至可以说,德军已被苏军远远甩在了身后。接下来,请诸位看看这些数据。”
朱由检伸手拿起会议桌上那沓厚厚的资料,在空中扬了扬,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继续说道:“依据大明王朝所掌握的详尽资料,在坦克方面:德军于库尔斯克突出部集结了约47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苏军则拥有7400辆坦克,两者相差2700辆之多。如此悬殊的数量对比,使得德军原本擅长的闪电战,在占据绝对优势的苏军面前,几乎难以施展,最终不得不与苏军展开面对面的激烈鏖战。
这同时也意味着着,我方少量的坦克一旦被对方击毁,我方的步兵将不得不直面对方的坦克,从而面临巨大的伤亡。
此外,在大炮配置方面,德军的大炮数量是1.5万门,而苏军的大炮数量是2.1万门,苏军明显占据更大的优势,这令德军的进攻更加艰难。飞机配置方面,双方都是3000多架,差距不大。
诚然,德军在装备方面并非毫无亮点,其装备了一定数量的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在质量上占据着绝对优势。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先进坦克的数量并不多,根本无法对苏军庞大的装甲部队构成致命威胁。
质量并不能弥补数量上的不足。就在刚刚,我从军备部长施佩尔那里获取了最新数据,截止今日,运抵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坦克中,仅有311辆虎式坦克和200辆豹式坦克。如此数量的新式坦克投入到规模宏大的库尔斯克大会战之中,对于改变战争的最终结果,实在是意义寥寥,用‘杯水车薪’来形容,可谓恰如其分。”
听闻朱由检的这番介绍,元首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难看,他那锐利的目光如同一把利剑,直直地投向了军备部长施佩尔。
施佩尔部长见状,赶忙解释道:“元首,军备部已经竭尽全力了。在严格保障兵工厂员工正常休息权利的前提下(这可是您亲自下达的要求),各兵工厂均已实行三班倒作业。然而,这些坦克的生产,着实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就拿虎式坦克来说,由于其工艺极为复杂,生产一辆虎式坦克大约需要25万到30万个工时。而豹式坦克的生产工时,一般也认为在15万个工时左右。如此高的工时需求,导致我们实在无法实现大批量生产。”施佩尔部长虽精明强干,但此刻也只能无奈地摊开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