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站在咸阳宫的城楼上,望着城内一片繁荣景象,电报带来的变革让他深切意识到,人才是支撑大秦持续发展、实现踏平倭国宏愿的关键。当下,虽有墨渊等能工巧匠,但要满足大秦日益增长的工业、军事、科技等多方面需求,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于是,他决定在咸阳城的东郊,建立一所专业的技术学院。
胡亥再次召集朝中大臣,宣布了这一决定。他坐在龙椅上,目光坚定地说道:“我大秦如今发展迅猛,无论是工业生产、军事建设,还是科技研发,都离不开专业人才。朕欲建立一所技术学院,广纳天下英才,为大秦培养栋梁之材。众爱卿可畅所欲言,共商学院建设大计。”
李斯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圣明。学院建设乃国之大事,首先需确定学科门类,明确培养方向。”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根据大秦的发展需求,将学院学科分为工学、军事学、电学、医学、农学五个主要方向。
学院建设工程迅速启动。工匠们日夜赶工,一座宏伟的建筑群在东郊拔地而起。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设备齐全的实验室、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依次建成。同时,胡亥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张贴告示,选拔优秀学子和学识渊博的学者。
告示一经张贴,便在大秦各地引起了轰动。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纷纷奔赴咸阳,渴望能进入这所充满希望的学院。经过层层选拔,第一批优秀学子踏入了学院的大门。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为大秦效力的决心。
学院开学仪式上,胡亥亲临现场。他看着台下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是大秦的未来,学院为你们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平台。希望你们能刻苦钻研,掌握专业知识,将来为大秦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学学科主要培养工业技术人才。学院从各地聘请了经验丰富的工匠担任教授,他们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还注重实践操作。学生们在实验室里,学习各种机械的设计与制造。他们拆解、组装各种设备,研究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改进工艺流程。在一次实践课程中,学生们接到任务,设计一种新型的纺织机。他们分成小组,查阅资料、绘制图纸、制作模型。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进,终于成功设计出一款效率更高、操作更简便的纺织机。这款纺织机投入生产后,大大提高了大秦的丝绸产量和质量。
军事学学科旨在培养优秀的军事指挥和技术人才。学院邀请了军中的名将授课,传授战略战术、军事工程等知识。学生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实战演练。他们在模拟战场上,排兵布阵、指挥作战,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学院还研制了各种新型的军事装备,如改良后的弩箭、威力更大的投石机等。学生们参与到这些装备的研发和测试中,为大秦的军事现代化贡献力量。
电学学科是学院最具创新性的学科之一。这里汇聚了对电学充满热情的学生和学者,他们深入研究电的各种特性和应用。在实验室里,学生们学习电报技术的原理和维护,尝试改进电报设备,提高通讯的稳定性和速度。他们还研究如何利用电来驱动机械设备,为工业生产提供新的动力。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成功研制出一种小型的电动马达,虽然功率有限,但为未来的电力应用奠定了基础。
医学学科专注于培养优秀的医生和医学研究人才。学院的教授们不仅传授传统的中医知识,还引入了一些新的医学理念和技术。学生们学习人体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知识,通过临床实践,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学院还设立了专门的医学研究机构,研究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草药配方,对治疗瘟疫有显着效果,在一次局部爆发的疫情中,成功控制了疫情的蔓延,拯救了无数百姓的生命。
农学学科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作物产量。学院的教授们深入田间地头,研究土壤改良、灌溉技术、农作物种植等问题。学生们跟着教授学习农业知识,参与农业实践。他们尝试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改进种植方法。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一种高产、耐旱的小麦品种,在全国推广后,大大提高了大秦的粮食产量,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