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怎会轻易罢休,他咬着牙,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执着,紧追不舍。一路上,他带领士兵跨越山川、穿过河流,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踪迹。一番激烈追逐后,终于在西戎领地的一处广袤草原上,追上了赫连勃勃。此时的赫连勃勃,身边只剩寥寥无几的几个亲兵,他们个个衣衫褴褛、伤痕累累,往日的威风早已荡然无存,形容狼狈不堪。赫连勃勃望着眼前如狼似虎、杀气腾腾的秦军,心中满是恐惧,但他骨子里的倔强让他还强装镇定,挥舞着那把已经有了缺口的长刀,做着最后的垂死挣扎。
赵刚驱马向前,用长刀指着赫连勃勃,大声喝道:“赫连勃勃,你今日插翅难逃,乖乖束手就擒,还能留你一条性命!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否则死无全尸!”赫连勃勃却癫狂地大笑起来:“想抓我,没那么简单!我赫连勃勃就算死,也不会让你们好过!”说着,挥舞长刀,朝着赵刚猛扑过来,那架势仿佛要拼尽最后一丝力气。赵刚不慌不忙,侧身敏捷闪过,反手一刀,精准地将赫连勃勃手中的长刀击飞。紧接着,他一脚将赫连勃勃踢下马来,身后的士兵们立刻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地将赫连勃勃死死按住,用绳索将他捆绑得结结实实。
与此同时,王翦在战场上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士兵们清理战场。士兵们小心翼翼地将秦军的伤员抬到临时搭建的营帐中,营帐内,随军的郎中们早已严阵以待,他们迅速为伤员检查伤口、敷药、包扎。对于伤势较重的,郎中们还会进行手术,尽管条件简陋,但他们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对战友的关爱,全力救治每一个伤员。对于西戎的俘虏,王翦下令将他们集中看管,安排了重兵看守,等待胡亥的处置。在清理战场的过程中,士兵们还发现了西戎军队遗留下来的大量兵器和粮草,这些兵器虽然比不上秦军的先进,但也能加以改造利用,粮草则正好补充了秦军的物资储备,这些都成了秦军的战利品。
胡亥得知赵刚成功生擒赫连勃勃后,喜出望外,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他立刻前往关押赫连勃勃的营帐,看着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戎首领,目光冰冷,冷冷说道:“赫连勃勃,你野心膨胀,妄图侵犯我大秦边境,烧杀抢掠,今日落得这般下场,可曾后悔?”赫连勃勃低着头,一声不吭,心中五味杂陈。胡亥接着说:“念你也是条有骨气的汉子,若你肯归降我大秦,我可饶你不死,还能封你官职,让你为大秦效力,保一方百姓安宁。”赫连勃勃听后,沉思良久,回想起自己的惨败和士兵们的伤亡,最终还是跪地投降,他深知,继续抵抗只是徒劳。
经此一役,西戎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对大秦边境构成威胁。胡亥下令,在西戎的领地设立郡县,派遣得力官员前去管理。这些官员带着治理的方案和对百姓的关怀,深入西戎各地,安抚百姓,推行大秦的律法和文化。同时,他还下令对边境的防御工事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增建烽火台、加固城墙、拓宽护城河。在军事装备上,配备更多像热武器枪这样的先进武器,加强士兵们的训练,提升边境的军事力量,以确保大秦的边境安全无虞。
在庆祝胜利的宴会上,营帐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胡亥高高举杯,感慨道:“此次胜利,离不开诸位将士的浴血奋战、奋勇杀敌,也多亏了墨渊的奇思妙想,发明了热武器枪这一神器。今日,我要重赏有功之臣!”随后,他分别赏赐了赵刚、王翦、墨渊等人。赵刚被赐予良田千亩、黄金百两;王翦则被加官进爵,统领更多兵马;墨渊除了丰厚的赏赐,还被任命为大秦工匠之首,负责研发更多先进武器。整个宴会充满了欢声笑语,将士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推杯换盏,畅谈着这场辉煌的胜利。
然而,胡亥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南方海域的倭国舰队仍然是大秦的心腹大患。那些倭国战船在海面上横行霸道,时常骚扰大秦沿海百姓,掠夺财物。宴会结束后,他立刻召集众臣,来到议事厅。厅内,烛火摇曳,气氛凝重。胡亥坐在主位上,眉头微皱,说道:“诸位,西戎虽平,但南方倭国舰队仍在肆虐。我们必须商讨出应对之策,保我大秦沿海百姓平安。”众臣纷纷低头沉思,随后各抒己见,一场激烈的讨论就此展开,大秦的未来,依旧充满了未知的变数,新的挑战正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