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得到左翼草场的蒙古右翼诸部,还未来得及大规模迁移牧民过来,就先遭到了建奴和蒙古左翼的反扑。
他们在失去察罕浩特城之后,不得不向刚到达大宁的左良玉勇士第二营求救。
左良玉在把军情传回蓟州的同时,马上整顿军队,联合右翼诸部,一同前往西拉木伦河阻挡西进的建奴与蒙古左翼联军。
双方在西拉木沦河畔进行了一场短暂的交兵后,代善果断选择了回撤。
而左良玉大军在将代善大军赶出察罕浩特城后,也止住了继续东追建奴。
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左良玉自然不敢继续深入。
现在他自己手上只有一营兵马,虽有右翼诸部联军,但他明白靠他的威信还不足以随意调动他们。
而且,危机解除,其它部落自然不会愿意为了喀喇沁和永谢布牺牲自己部中兵马。
至于分给察哈尔人的察罕浩特城,他们现在也不敢将部民迁过来,而是依然只驻扎少量壮丁看守,这样要是建奴和左翼联军再次来攻,他们就能快速逃离。
但战争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代善刚返回开原,大明立马就发起了反击,而且又是全方位的反击。
草原上除了原先的勇士第二营与大宁四周的蒙古右翼诸部,还有曹文诏带领的勇士第一营与新编全骑兵的腾骧右卫,以及蓟州的两营骑兵。
这一路兵马自然由曹文诏这个新晋定虏侯出任主帅,孙祖寿与左良玉出任副将。
全军由五营骑兵与两万蒙古右翼骑兵组成,共计近五万精锐骑兵,在草原上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实力。
面对犹如排山倒海而来的大明军队,还没在新收复草场吃上几口嫩草的内喀尔喀和科尔沁诸部,很快又不得不选择了向东迁徙。
这次他们可就没了建奴援军,因为建奴自己现在都火烧眉毛,顾此失彼了。
在曹文诏带领大军出征的同时,辽南与辽西的兵马也同步向建奴腹地发起了攻击。
与上次广宁之战相同的是,依然是毛文龙、满桂与辽西的骑兵同时发起进攻。
但与上次不同的是,辽西的军队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出广宁边墙,向东面的沈阳发起挑衅,一部分从大凌河堡出发后,直接向辽河以东的三岔河进发。
虽然因建奴大军的积极防守没有像上次那样深入腹地,但也消耗了建奴的壮劳力,使得他们无法集中精力进行秋收之事。
而且,也为北边的曹文诏大军顺利攻打科尔沁与内喀尔喀诸部牵制了建奴援军,使得曹文诏可以在大草原上可以为所欲为地追赶东逃的科尔沁和蒙古左翼逃兵。
曹文诏在查干湖取得辉煌的战果后,得到补给的大军,转而向南,威胁开原的同时,也逼迫建奴进一步征兵。
在开原城外对峙了几天后,曹文诏这才带着大军和战利品返回了大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