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拱手,恭敬而缓慢地退出房间。刚一出门,便迎面见到了张良匆匆赶来。两人相互间连忙见礼,尽显礼仪之邦的风范。薛文好奇地问道:“张祭酒来此找寻主公所为何事?”
“主公欲对军制进行更加完善的改革,良与郦参军、安祭酒、随大夫等诸位同僚商议了数日,却仍不知该如何进行改制。我等经过反复商量过后,决定由良前来向主公请示!”张良见薛文主动询问,便坦率地将这并非秘密的事情说了出来。他深知军制改革关系重大,必须谨慎对待,得到项羽的指示至关重要。
“原来如此!”薛文恍然大悟,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而后热情地说道:“主公今日心情不错,张祭酒可径直入内请示主公!”他希望张良能顺利得到项羽的指导,推动军制改革的进程。
“多谢大夫!”张良感激地拱手道谢后,便迈着沉稳的步伐径直入内。此刻,他的心中满是对军制改革的思考和期待,迫切希望能从项羽那里得到明确的方向。
项羽正在全神贯注地看着刚送来的奏报,敏锐的他很快便听见有脚步声传来。
“良拜见主公!”张良一进入房间,便恭敬地拱手见礼,姿态谦逊而得体。
“子房来此何事?”项羽见状,挥挥手示意他免礼,而后轻轻放下手中的奏报,一脸温和地出声问道。他深知张良前来,必然是有重要之事相商。
“良与诸位参军、祭酒等经过多日商议后,对于如何将我楚国大军进行改制,依然没有头绪。故此,特来向主公请示!”张良毫无扭捏之意,坦率直接地拱手说出了自己前来的目的。他明白在这关键问题上,坦诚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原来如此?”项羽听后,顿时恍然大悟。之前他确实说过要对目前楚军的编制进行改变,还特意令张良等人一同去商量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章程出来。只是张良等人由于各自心中都有不同的想法,故而商量来商量去,始终无法达成统一意见。
“伍长、什长仍保持不变,每五十人设立一都,设都伯负责统领;百人为一曲,设曲督,亦可通俗地称为曲长;五曲合并为一部,设军侯进行管理;两曲组成一营,设司马主持事务;三营合为一团,设校尉进行指挥;两团构成一旅,设都尉掌管;三旅编成一师,设裨将统帅。”
“两师进一步整合为一军,设立偏将、中郎将协助管理;三军汇聚为军团,设立大将军作为最高指挥官。”
“军团暂时以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等进行称呼,待日后成功拿下整个天下,再重新更改军团名号,赋予其更具象征意义的名称。”
“主公!若是如此改制,原先被封为将者又该如何安排呢?”张良听了项羽的初步规划,不禁点头表示认同,而后一脸疑惑地问道。他深知此次军制改革涉及众多将领的职位变动,必须妥善处理。
“以上所讲乃是战兵的编制,此次更改军制,应当明确划分出战兵与府兵。战兵的职责,便是为了在天下各处征战,开疆拓土;府兵则主要负责守御各地,保境安民。”
“为了清晰地区分府兵与战兵,在军侯之上,所有军官的称谓都要进行更改。依旧两曲为一营,设营指挥;三营为一团,设团指挥;两团为一旅,设立指挥使。指挥使乃是一郡府兵的最高长官,负责该郡的剿匪、防御等诸多重要事务,不受郡守的管辖,而是直接隶属于兵部,以便于统一调配和管理。”
“此次改革军制后,各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征召衙役,让他们负责县内的治安维护以及协同府兵守城等任务。但为了合理控制规模,每县征召衙役不得超过三百人,而郡府征召的衙役则不得超过五百人。所有衙役皆归属兵部统一管理,衙役以十人为一班,设班头进行带领;五十人为一都,设都头负责;百人为一队,设队长统领;每县设立一名捕头,全面管辖麾下衙役;每郡设立一名总捕头,协助郡守管辖该郡衙役。需要注意的是,衙役之中,捕头以下仅可配备朴刀,其余兵器一概不可配备,以确保其职责的明确性和安全性。”
“那些个被封将却暂时无法统兵者,除去可以安排到府兵任职外,还可以调到各郡担任总捕头与捕头嘛!如此一来,既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又能妥善安置他们,确保军制改革的平稳过渡。”
“之前孤曾说过,改革军制后设立两部,分别为军部与兵部,子房可知晓?”而后,项羽目光温和地看着对于自己改革思路很是认同的张良,轻声问道。他希望张良能对整个军制改革的架构有清晰的认识。
“良知晓!”张良赶忙恭敬地拱手回答。他一直密切关注着项羽对于军制改革的设想,对于这些基本框架早已牢记于心。
“军制改革后,一部分将领将会被调入兵部、军部任职。孤想让子房担任军部尚书,替孤掌管所有战兵。不知子房可愿意担此重任?”项羽凝视着张良,眼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忽然诚恳地说道。他深知张良智谋超群,是负责此项重要工作的不二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