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话音刚落,远处又传来一阵骚动。几个百姓抬着一个伤者匆匆赶来,原来是一位老伯在搬运农具时,不小心扭伤了脚。太子见状,立刻命令随行御医前去诊治。御医赶忙取出药箱,熟练地为老伯检查、敷药,又留下一些伤药,叮嘱注意事项。
见百姓渐渐融入,太子暗自松一口气。
春琼退出人群,带着熟悉周边环境的里正寻找水稻育苗的稻田。时间紧迫,最好能找到水源方便,地势平缓,土壤肥沃之地。
里正搓着粗糙的手掌,脚步匆忙地在前领路,额头上皱纹拧成一团,边走边念叨,“杨姑娘,村东头那片洼地,原本就是种水稻的,不知合不合用。”
春琼秀眉紧蹙,快速权衡后点头,“先去看看。”
众人赶到时,只见洼地约有百亩,四周杂草丛生,中央一处小水洼,在日光下泛着粼粼波光。春琼蹲下身,手指插入泥土,捻了捻,土质细腻,确实是块种水稻的好地。
春琼不禁吐槽,“此地百姓怎么回事?如此良田,竟然也白白荒废着,真是浪费!”
官府贪污腐败压榨百姓是一回事,但他们也不能毫无作为,干脆躺平等死啊!哪里的百姓,日子又是那么好过的呢!自己不主动想办法,即便有再好的资源,也是枉然。
里正闻言,黝黑的脸上闪过一丝无奈,嗫嚅着解释,“杨姑娘,这洼地看着肥沃,实则每年雨季一到,便积水难排,水退之后又干裂板结。大伙儿试过种稻子,可种子不是被泡烂,就是被晒死,年年颗粒无收,时间长了,就没人敢再动这块地的主意了。”
春琼柳眉微蹙,站起身来,目光在洼地上久久打量,一时陷入沉思。
不知何时,太子也跟了过来,他走上前,神色凝重,他望着眼前的洼地,若有所思道,“这看似棘手的难题,并非无解。若能修筑沟渠,引入活水,解决排水与灌溉的问题,此地必能成为造福百姓的粮仓。”
里正苦笑着摇头,“殿下有所不知,前些年村里也有人想过挖渠治水,可大伙没经验,银子又不够,挖了半截的沟渠,一下雨就垮塌,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听到这话,春琼也是无奈,普通百姓知识匮乏,朝廷好的兴修水利法子又没有推广,导致本来不算难解决的问题变成百姓的桎梏。
太子见春琼不说话,问道,“杨姑娘,此地可作为育苗之地吗?”
春琼点头,“回殿下,可以。”
“那我让人安排耕地。”太子道。
春琼将育苗池耕地的要求告知负责的人。之后,她去找郑侍郎,村民各家稻田面积由郑侍郎统计,育苗前,她要先确定需要多少秧苗。
不知不觉,夜幕渐渐降临,余晖洒在忙碌的人身上,勾勒出一幅充满烟火气的画面。
春琼找到郑侍郎时,他正带着下属们,还在认真核对最后的登记信息,确保没有遗漏。
待统计完所有信息,天已全黑。春琼拿到稻田亩数,预估需要的种子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