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人事部门给她模板,林年很快草拟了一份通知信,确认没有错别字之后发给全公司员工。
“好了,我们接下来讨论一下新的公司组织架构吧。”点击发送,林年对着人力资源部的几位负责人说道。
“首先是大的职能部门肯定是不能变动的。这些职能部门包括财务部、法务部、证券部、投资部、人力资源部、行政部、品牌及政府关系部、采购部和内审部。”
“对,这一部分是不能变动的,而且你们去通知各部门,随着我们业务的增加,是否需要增加员工,如果需要尽快向你们上报所缺人数,你们审核后通知他们进行面试。他们的办公区域也不变吧,依然还是三楼,和我的办公室在同一层。”针对这些部门,林年很快给出自己的意见。
“那需要调整的只是业务部门,目前我们公司有导演部、编剧部、文学策划部,项目部和制片部虽然是两个部门,实则由许总一人管着,手下的人也不多,发行营销部,创意视频及网络内容部只是占了名头,没有员工,还有一个媒介部,也是空有部门,而无员工……也不算空有部门,也是许总一个人管,主要业务都是交给大林总的公司负责,然后我们有一个经纪部门,和谢总公司的业务有一定重合,目前是小贺总在负责。”
“最初成立公司的目的,我的想法是支持年轻一辈的创作者,想要打造一个精而美的公司,直到现在这个想法也没变过,所以我给了他们很多自由,但是我也不希望他们就此躺平,所以我打算效仿 Youth 创作工作坊的形式,将各部门整合。”
“怎么整合?”
“搞项目制,比如一个剧组需要导演、编剧、美术、摄像、灯光、造型、录音等等,对了,还需要一个制片,一个剧组等于一个项目嘛,那既然是项目,必然要配备制片人了。我希望能培养出好的导演、编剧,但经过几年的运营,我觉得电影工业中最重要的技术也是被忽视的。就算我们不做商业片,难道艺术类或独立电影不需要技术吗?”林年向人事部门的人阐释自己的想法。
“你们可能对这个不感兴趣,就当是我的理想主义发作了吧。其实这样做也是激发‘鲶鱼效应’,如果想让自己的项目脱颖而出,除了考虑影片的艺术性,也要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毕竟大家要吃饭,为爱发电,是不可的。所以就让不同的团队之间去竞争吧。”
“但是我们公司没有灯光、造型和录音啊?甚至连美术都没有。”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奚隽说道。
“我就是顺口举例子,但是我们有文学策划,有编剧,有导演,这个配置暂时是够的的。目前柏雪、许珂她们算是领导层的,负责所有小组的项目孵化。目前已经开始的项目《忧郁》的人员配置先暂时不动了……唉,说起这个忘记刚才特意提一下了,别让于甜紧张,文渊,你去给于甜打个电话,说一下情况。”突然想起这个问题,林年先吩咐文渊,省得一会儿忘记。
“目前我们还在筹备中的项目有《徽因传》和《秽土》,前者陈小艺一人既编又导,问明她的意见以后再来决定是否另外配一个编剧。《秽土》自带了导演和编剧,这俩给他们配一个制片人,需要业务成熟一点的,这个项目是即将上马的,纯新人我担心项目运作出现状况。许珂再有能力,也分身乏术。剩下的的……”
“编剧里我们还有湘湘、林鹿和午艾彬,导演的话是叶阅人,孔田然、廖彤雯和李越玮。”人事部根据公司部门名单,把林年提到几人派出,报出人名。
“她们四人之间自由组合,多出来的导演就……让一个编剧两边跑吧?只是叫谁还不确定,而且两边跑的人最好工资要多赚一点,一个编剧担两个项目也是难为她了,希望她手里能有多出的剧本了。制片人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