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深寂静的宫殿深处,掌刑大监独自坐在昏暗的房间里,面前的铜镜映出他满脸褶皱、头发雪白的模样。他目光呆滞地凝视着镜中的自己,仿佛陷入了无尽的回忆之中。
“六十年了……你是谁?龙心聪?司徒复?还是该叫你……掌刑大监?”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岁月的沧桑与迷茫,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缓缓回荡。
掌刑大监本名为龙心聪,出身龙氏青龙族旁支,这一年,他刚满8岁。
龙氏青龙族在龙族中话语权本就微弱,而身为旁支的龙心聪一家,更是如草芥般不被重视。
彼时,蒙元势力强盛,龙族高层决定选派卧底潜入大都元宫,获取关键情报。这等危险且艰难的任务,最终无情地落在了旁支族人头上。
更残酷的是,为能顺利潜伏,卧底需自宫成为太监,这是何等的屈辱与折磨。
消息传来,龙心聪的母亲当场昏厥,父亲也是老泪纵横,他们拼了命地在族中奔走央求,希望能有一丝转机,能让儿子免受此难。他们在族长府邸外长跪不起,眼中满是绝望与哀求,可族中众人却视若无睹。
也是这一年,族长夫人怀胎十月,诞下麟儿,取名龙心伟。
整个龙氏青龙族顿时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张灯结彩,大摆筵席。族中长老们纷纷送来贺礼,恭贺族长喜得贵子,祝福声此起彼伏。可这份喜悦,却如一层冰冷的屏障,将龙心聪一家隔绝在外。
龙心聪躲在自家昏暗的角落,听着远处传来的欢声笑语,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不明白,为何自己的命运如此悲惨,为何家族对他们一家的苦难毫不在意。就在他满心绝望之时,一个小小的身影出现在他面前。
那便是刚出生不久的龙心伟,被乳母抱着,睁着一双懵懂的眼睛看向龙心聪。也许是感受到了龙心聪的悲伤,小龙心伟突然咿呀一声,朝他挥了挥小手。
这不经意的举动,让龙心聪心中涌起一丝异样的感觉,仿佛在无尽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微弱却温暖的光。
可很快,乳母抱着龙心伟匆匆离去,龙心聪又重新陷入了孤独与无助之中,最终,他没能逃过命运的摆弄。
在族中强硬的安排下,年幼的他被迫接受了净身之刑,撕心裂肺的疼痛和无尽的屈辱,如噩梦般笼罩着他。
待身体稍愈,他便怀揣着对家族的怨愤、对未来的恐惧,踏上了前往元宫的路。
初入元宫,龙心聪以“司徒复”之名,在这充满权谋与血腥的地方艰难求生。他谨小慎微,时刻留意着周围的一举一动,凭借着聪慧机敏,在一次次危机中化险为夷。
同时,他也从未忘记自己背负的使命,努力搜集着蒙元的情报,寻找机会传递出去。
他留意到忽必烈喜好书画,便利用空闲时间钻研书画知识。有一次,忽必烈在御花园散步,偶然提及一幅古画的意境,周围的太监、宫女皆面面相觑,唯有龙心聪鼓起勇气,说出自己对画作独特的见解。他条理清晰,言辞恳切,从画作的笔法谈到画家的心境,忽必烈听后大为赞赏,从此记住了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太监。
此后,龙心聪更加用心。他发现忽必烈处理政务时,常常被繁琐的文书弄得疲惫不堪。于是,他利用自己的聪慧,私下将各类文书进行分类整理,并附上简洁明了的摘要。当忽必烈再次面对堆积如山的文书时,龙心聪呈上整理好的文件,忽必烈惊喜不已,对他的办事能力愈发认可。
宋军再一次大败,忽必烈宴请群臣。前一天晚上,月色如水,洒在元宫一处隐蔽的角落。龙心聪按照约定,在此与一名身形消瘦的男子碰头。待走近,龙心聪才看清男子眼中的决绝与疲惫。
“你就是……”龙心聪低声开口。
男子微微点头,“我是凤族派来的,明日我会在宴会上行刺忽必烈。你只需在关键时刻挡在他身前,便可彻底取得他的信任。”
龙心聪眉头紧皱,目光紧紧盯着男子,“此去必死无疑,值得吗?”
男子苦笑一声,声音中满是无奈与悲凉,“谁让我们是旁支呢……在族中,我们如同蝼蚁,毫无地位可言。这次行动,若能成功,或许能为旁支争得一丝荣耀;即便失败,也算是为推翻蒙元出了份力。”
龙心聪心中一震,眼前男子的话语,让他想起了自己被迫成为卧底的屈辱经历,同样身为旁支,那种被家族漠视、被命运摆弄的感觉如出一辙。“我总得知道你的名字……”
男子却摆了摆手,“不必多言,一切按计划行事。”说罢,男子转身,迅速消失在黑暗之中。
龙心聪望着男子离去的方向,久久伫立,心中五味杂陈。
第二日,宫廷宴会热闹非凡。酒过三巡,突然,那名男子如鬼魅般窜出,手持利刃,直逼忽必烈。现场瞬间大乱,尖叫声、呼喊声交织。
龙心聪心跳急剧加速,他深吸一口气,在男子即将刺中忽必烈的那一刻,猛地冲上前去,挡在了忽必烈身前。利刃划过他的手臂,鲜血瞬间涌出,龙心聪却仿佛感受不到疼痛,死死地抱住刺客。
忽必烈惊魂未定,看着为自己挡刀的龙心聪,眼中满是感动与震撼。“司徒复,你……”
龙心聪虚弱地开口:“陛下,您乃真命天子,护您周全,是千万臣民的职责。”
经此一役,忽必烈认定龙心聪忠心耿耿,龙心聪在元宫的地位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得以接触到元宫的核心机密,也为他日后搜集情报创造了有利条件。
凭借着一次次恰到好处的表现,龙心聪逐渐取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在元宫的权力核心处站稳了脚跟。
而远在族中的龙心伟,随着年岁渐长,从乳母和族人口中知晓了龙心聪的遭遇,心中满是愧疚与不平。他虽身为族长之子,却从小便对族中这种漠视旁支、草菅人命的做法深恶痛绝。
龙心伟暗自下定决心,等自己有能力了,一定要改变族中这种不公的局面。
凭借着穿越者的见识,龙心伟迅速成长,在族中崭露头角。他文能洞察局势,制定精妙策略,武能率领族中子弟抵御外敌,威名远扬。
年纪轻轻,便与族中另一杰出青年陈康并称“龙族双杰”。
龙心伟在积累足够威望后,顺势成为龙氏青龙族族长。
上位后,他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废除了一系列歧视旁支的族规,让旁支子弟也能公平参与族中事务,获得资源培养。
在成为青龙族族长的日子里,龙心伟一刻也没忘记龙心聪,他通过秘密渠道,不断与龙心聪联系。一封封密信穿过重重险阻,从族中送到元宫龙心聪手中。
在信中,龙心伟倾诉着对他的牵挂,分享着族中改革的进展,鼓励他坚持下去,还承诺一定会接他回家。
龙心聪收到信后,心中那团被岁月磨灭得几近熄灭的火,再次微微闪烁起来。
随着时间推移,龙心伟凭借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高尚的品格,赢得了整个龙族的认可与拥护,一跃成为龙族大族长。
此时的他,拥有了更大的权力和资源,帮助龙心聪的决心也更加坚定。
二十年匆匆而过,有一日,龙心聪接到龙心伟来信,信中说已经赶到元大都探望他,他十分吃惊。
龙心聪深知龙心伟身为龙族大族长,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此次冒险前来,必定是下了极大的决心。于是他迅速安排好一切,在一处极为隐蔽的秘密据点与龙心伟会面。
当那熟悉又略显陌生的身影映入眼帘,龙心聪眼眶瞬间湿润,下意识双腿一软就要下跪行礼,口中念道:“拜见大族长……”
龙心伟见状,眼疾手快,一个箭步上前,双手稳稳托住龙心聪的胳膊,急切说道:“族兄,使不得!你我之间,何须行此大礼。”
龙心伟的目光中满是关切,轻轻拍了拍龙心聪的肩膀。
还没等龙心聪缓过神,龙心伟便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族兄,实不相瞒,我此次前来,一是想见见你,二是有个天大的消息要告诉你。如今时机已到,我正在准备起兵抗元,光复华夏!多年来,你在这元大都忍辱负重,为抗元大业收集情报,你的功绩龙族上下有目共睹。等我们推翻蒙元统治,我一定亲自带你回家,让你风风光光地回归族中 。”
龙心聪听后,眼眶泛红,嘴唇微微颤抖,心中五味杂陈,感动与惊喜交织,多年的压抑和委屈似乎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二人又寒暄许久,才依依惜别。龙心聪一回元宫,便一头扎进为抗元大业暗中布局的事务里。
1278年,文天祥在五坡岭兵败被俘,被押解至大都。忽必烈听闻文天祥的才名,一心想要劝降他,为大元所用,朝堂之上为此事议论纷纷。
龙心聪深知文天祥的忠义以及龙心伟结拜大哥的身份,若是被迫归降蒙元,定会让无数抗元志士寒心,也会给龙心伟的抗元大业带来巨大阻碍。
在一次朝堂议事时,有大臣主张对文天祥施以重刑,逼迫他就范。
散朝后,龙心聪对忽必烈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文天祥乃宋国名相,素有贤名,若对其用刑,恐会激起南方民众的反抗,于我大元统治不利。不如先好生看管,徐徐劝降,彰显陛下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