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王朝,京都宛如一幅绚丽繁华的锦绣画卷,处处彰显着盛世的雍容。宽阔的朱雀大街上车水马龙,叫卖声、谈笑声交织回荡。街边店铺林立,琳琅满目的商品在日光下闪耀着诱人的光泽。茶楼酒肆中,文人墨客高谈阔论,商贾旅人匆匆而过,好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在这京都一隅,礼部尚书府邸静谧而庄重。府内一处清幽的闺阁之中,苏瑶正端坐在铜镜之前。她身着一袭月白色绣着兰花的罗裙,青丝如瀑,随意地垂落在肩头。身旁的丫鬟正细心地为她梳理着长发,然而苏瑶的眼神却全然不在镜中的自己身上,而是悠悠地飘向了远方。今日,是边关传来战报的日子,她的心,早已随着那塞外的风沙,飘向了她心心念念之人——定远将军萧逸的身旁。此刻,萧逸正置身于那黄沙漫天、战火纷飞的战场,生死未卜,怎能不让苏瑶牵肠挂肚。
苏瑶与萧逸的缘分,早在幼年时便已悄然种下。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苏府花园中繁花似锦,蝶舞翩跹。年幼的苏瑶身着粉色小袄,手持着精致的捕蝶网,在花丛间欢快地追逐着蝴蝶。玩闹间,她一时忘形,竟不慎踏入了花园中的池塘。池水瞬间没过了她的身子,苏瑶惊慌失措,拼命挣扎,却只能不断地呛水。就在她感到绝望之时,一个小小的身影毫不犹豫地跳入了水中,奋力游向她。那正是萧逸,彼时他也不过是个孩童,却有着超乎年龄的勇敢。他用稚嫩的手臂,艰难地将苏瑶拖上了岸。苏瑶湿漉漉地瘫坐在地上,惊魂未定,抬眼望向救她的萧逸,只见他浑身湿透,发丝上还滴着水,却满脸关切地看着自己。那一刻,苏瑶望着萧逸的眼神,悄然多了几分别样的情愫。随着时光的流转,两人一同长大,这份情愫如同春日里埋下的种子,在心底生根发芽,渐渐长成了参天大树。
边关战事吃紧的消息传来,整个京都都蒙上了一层阴霾。萧逸心系国家安危,毅然主动请缨,奔赴那遥远而危险的战场。临行前的夜晚,月色如水,洒在苏府的花园中。萧逸趁着夜色,偷偷潜入了苏府,在那棵他们儿时常常玩耍的老树下,与苏瑶相见。月光轻柔地洒在二人身上,仿佛为他们披上了一层银纱。萧逸紧紧握住苏瑶的手,他的手掌宽厚而温暖,却也因即将奔赴战场而微微颤抖。他目光坚定地看着苏瑶,眼中满是深情与承诺:“瑶儿,等我归来,定以十里红妆,风风光光地娶你为妻。”苏瑶早已泪湿眼眶,她颤抖着双手,将自己亲手绣制了许久的荷包递到萧逸手中。荷包上绣着并蒂莲,针法细腻,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她对萧逸的深情。“逸郎,此去路途艰险,千万珍重。我定会在这京都,满心盼你平安归来。”
此后的日子里,一封封书信穿越了千山万水,成为了他们维系思念的珍贵纽带。苏瑶在信中,细细地诉说着京都的琐事。她写道,家中的海棠花又开了,满树繁花,如烟如霞,可花期短暂,转瞬便已凋谢。她还提及,自己为萧逸抄录的兵书,已经完成了大半,每抄一字,心中便多一分对他的牵挂。而萧逸在信中,向苏瑶描绘着战场的残酷与艰苦。塞外的黄沙漫天飞舞,常常迷得人睁不开眼。将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不畏生死,每一场战斗都惊心动魄。信的末尾,他总会工工整整地附上一句:“念你,盼归。”这四个字,承载着他无尽的思念,随着书信,飘向苏瑶的身边。
然而,一日,苏瑶收到的书信却与往日大不相同。信笺上的字迹潦草凌乱,仿佛写信之人当时心情极为慌乱。内容也简短得可怜,只匆匆提及战事陷入了僵局,让苏瑶莫要为他牵挂。苏瑶读完信,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祥之感。她四处打听萧逸的消息,向家中与朝堂上知晓战事的人询问,却始终一无所获。不安与担忧,如同潮水一般,将她彻底淹没。
不久后,朝廷传来了令人悲痛欲绝的消息。萧逸所率的军队在一次战斗中中了敌军的埋伏,全军覆没。苏瑶听闻此讯,如遭雷击,只觉眼前一黑,当场昏厥了过去。待她悠悠转醒,整个人仿佛丢了魂一般。她不吃不喝,只是静静地抱着萧逸从前寄来的书信,泪水不停地流淌,浸湿了一封又一封的信笺。苏府上下一片忧心忡忡,礼部尚书夫妇看着女儿日渐憔悴的模样,心疼不已,轮番在她身旁劝慰,可苏瑶却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之中,对一切都充耳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