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祝莪温顺地枕在陈易肩窝里。
陈易圈住她的腰肢,温存过后,男女总会不自觉地亲昵,情浓蜜意时,恨不得黏成一团,陈易数了数,发现枕过他肩窝的女子有很多。
被他枕过肩窝的唯有秦青洛一个。
陈易吐了口气,祝莪发现什么杵上来了,大吃一惊,而后画着圈嬉笑起来。
“喜新厌旧,舍近求远,全都是男人的天性,祝莪都知道,当有两个女人站在身前,若一个脱尽衣衫横陈案前,另一个端端正正远在天边,男人一样是觉得后一个好。”
陈易听到后笑道:“不,还是两个一起更好。”
祝莪身子酥软如泥,轻“嗯”一声,她沉吟许久,柔声问:“官人…什么时候回来我们那边?”
她说的是“回来”而不是“过去”,俨然是把陈易当做她们家的人了。
陈易如何不知,一点柔情淌过,道:“我也想见她们,但也不知什么时候,怕是等到去过龙虎山再说。”
祝莪叹息一声。
陈易却是乐观,拍了拍她的臀,挪开衾被站起身来,祝莪旋即也起身为他更衣,陈易没这习惯,有些别扭又规规矩矩地把手伸直,祝莪由下往上为他穿衣的时候,还俏皮地弹了一下。
陈易呵了一声,祝莪立马收手,面露无辜,眼眸相反地掠过狡黠,反复要告诉他,她是装作不是刻意的,你舍得计较么?
可惜陈易心中留过痕迹的女子太多,这时竟想着…还好不是东宫姑娘来弹,否则只怕指尖里会有剑气。
等换好衣裳,陈易理了理褶皱,开口道:“湖广的事,该了结也就在这三四天了,届时你们尽早离开,以免被喜鹊阁殃及池鱼。”
祝莪微微颔首道:“官人打算何时动手?”
“有机会就动手,不必刻意去万无一失。”陈易顿了顿道:“杀人而已,越简单的事,就越怕精打细算,你看那市井泼皮捅了人混入人潮,再好的衙门都寻不到踪迹。”
彼时苏鸿涛端坐明镜高悬下,要在规矩下办事,奏折要写得滴水不漏,栽赃的罪证须摆得堂堂正正,纵是万事俱备仍要顾忌清誉,一着不慎,万劫不复。
而他这天下通缉的亡命徒,随便把苏鸿涛一捅,就都结了。
麻烦是别人的,爽快是自己的。
………
………
夜雨寒凉。
更鼓已响了数回,夜半三更。
韩修脸色发灰,案桌上放着一摞账册,皆是案牍库中所得。
在他走后不久,那地方就烧成了灰,火龙烧仓,傻子才看不出来这是陷阱,只是…他没时间了,这时还不赌上一把,就只有等死而已。
“韩大人,苏大人登门来访了。”班头小声汇报道。
“苏鸿涛…他这时来做什么?”
韩修大吃一惊,随后眼珠子猛地一颤。
今日有人相报城中兵马往西南街道调动…自那时起,他的心就静不下来,难不成……
他急匆匆起身,却站不稳,脚好似发软了几分。
青砖墙上湿漉漉一片,苏鸿涛迈进臬司衙门时,袖口处的金线正往下滴水。
他摘下斗笠,把纸伞递给班役,目光掠过檐角新结的蛛网,那一簇红色很是陈旧,这新年都过去这么久,檐下灯笼该换簇新的了。
兵马调动的事相报之后,韩修隐隐觉得不安,听班房通报说苏鸿涛来了,便自厅堂后冒雨相迎,脚步飞快,官袍下摆掠过地上水洼。
“案山公漏夜前来,惊诧我也,可是为了前些日子白莲教的案子?“
话音落下后,韩修敛住神色,谨慎打量,却见苏鸿涛雨中倏地抬眉,好似深山野林中隐而未发的猛虎,盯得人毛骨悚然。
细雨渐渐如珠箔。
寒暄过后,韩修走在前头请着苏鸿涛进去,二人堂上照着位就坐,班头很快便端来冲泡的茶水。
“没什么招待,只有一点醒神的茶。”
“韩臬台每每伏案到深夜,兢兢业业,勤勉不辍,”苏鸿涛捧茶在手,低头见茶水清澈,“我今夜过来,确实是为了白莲教的新案。”
韩修秉持着养气功夫,不动声色道:“案子审清了,无非是白莲教人意图劫取漕粮,坏我京城命脉,供状都在这里,案山公如觉不妥,都可调看,眼下当务之急,还是行刺总督的大案要紧。”
烛光在韩修眉骨下投出暗痕,他抿了口茶水,手腕稳得纹丝不动。
苏鸿涛端着茶盏却不饮,青瓷盖沿轻轻刮过盏沿:“韩臬台办事,我不会不放心,这些白莲教人既然审过了,那就让他们在供状画押。”
韩修肩膀轻松许多。
吭。
苏鸿涛忽然倾身向前,“韩臬台之前不是想调武昌府的漕运账?“
窗外雨水骤急。
韩修须发微颤,沉吟片刻后笑道:“只不过是追查逃犯所用,现在人已落网,案子将结,也不用在调了。”
他虽行事刚烈,但也不是没头没脑往前冲,知道什么时候该出头,什么时候该保身。
“白莲教早不闹,晚不闹,偏偏就在我们任上闹,”韩修叹出声道:“你我都是大虞清流忠臣,该共同担当啊。”
苏鸿涛突然道:“寇藩台快要到了。”
那个林党余孽寇俊?今夜前来。韩修眉头微皱,不知要发生什么,但呼吸已不由自主沉重起来。
“哈哈,好久没来臬司衙门了,还是老样子啊。”
寇俊的笑声混着雷声滚进来,韩修正要起身相迎,却蓦然想到,寇俊这一回进来,班房怎么没来通报?
绯袍撑得宽大,上面锦鸡斗志昂扬,只见寇俊肥胖的身材后面,跟着的就是低着脑袋的班头。
韩修瞳孔微缩,下一刻,寇俊从怀中一掏,便把一部账册甩到案上。
“这就是韩臬台要调看的武昌府账册了,本来要找十六年,不凑巧,今日就找到了。”
事出反常,韩修须发微颤,哪怕不明就里,但仍一时不敢去碰。
“韩臬台怎么不看一看?也罢,这些都只是小案,还是总督大案关天,十四位白莲教贼人刺杀总督后,意图顺漕运而上,从武昌府北上京城,意图行刺乘舆,但幸好案山公即使察觉,”
寇俊抚掌大笑,震得案头镇纸微微发颤:
“就在今早,案山公领兵与贼人火并,搜出十四具尸首,个个都有你寄送的密信,险些啊,就上犯紫宫,酿成大祸!”
大笑声好似雷雨,狂风呼啸间吹得臬司衙门摇摇欲坠,满堂生寒。
砰!
韩修一个趔趄,摔坐在椅子上,大红朱袍沾了雨,如有千钧沉重。
那十四义士,竟尽数被诬为白莲邪人……
混淆黑白,搬弄是非!
心底好似有禽兽怒吼,然而,韩修口不能言,一家一百二十四口人的重量压住了双唇。
没人比他更知道这证据有多么确凿,而那些已画好押的供状,急于结案的动作,更是寇俊新案上推脱不了的铁证。
“这……这……”良久后,韩修才沙哑出声,却不知该说什么,眼睛颤颤地扫向两人。
刚才寇俊说话时,苏鸿涛并不言语,似是耻与之为伍,这时才叹了口气道:
“韩子慎,你我同榜进士,更同朝为官,我知你上忧社稷,下忧百姓,可我又何尝不是?若我明日及时遣人调查,还你一个清白,此事便可以到此为止。”
苏鸿涛言辞恳切,苦口婆心:
“白莲教乱,在湖广闹得太久了,百姓流离失所,亟需太平,你我不能在掣肘下去。”
“那下官就向朝廷…”
那素来性情刚烈的韩修站起身,身形彻底佝偻,躬身作揖,
“乞骸骨。”
苏鸿涛闻言,长叹一声,嗓音里有几分兔死狐悲之感。
寇俊慢慢把账册收回怀里,朝前拱了拱手道:“时候不早了,本官该向子慎兄告辞了。”
待寇俊肥胖的身子挪出门外,苏鸿涛也把茶一饮而尽,盖好茶盏,起身欲离。
“案山公,待我乞骸骨,告老还乡以后,还请你……”
沉默许久的韩修忽地开口。
苏鸿涛回过头。
只听韩修颤抖又带哽咽的嗓音:“……记住社稷,记住百姓啊!”
大局已定,他能乞骸骨,顺势急流勇退,犹可保全性命,可这两地千万百姓,还能告老还乡么?
苏鸿涛朝前微一拱手,转身离去。
戴上斗笠走到衙门外,就见寇俊撑伞立着,一直都在等他过来,这胖子又着斗笠又撑伞,让雨丝半点沾不到身上。苏鸿涛没这么多的准备,他的官帽长耳长过蓑衣,因为沾湿而下垂,还滴着雨水。
寇俊回过头,待苏鸿涛走来后低声道:“既然乞了骸骨,让他畏罪自杀吧。”
苏鸿涛面沉如水,一时不答,似还有犹豫。
寇俊等得有些不耐烦了,挠起了官袍下的肚子。
半晌后,苏鸿涛豁然抬眼,漠然道:“勾结白莲教,还是死于乱兵为好。”
寇俊拍手而笑,二人相互作揖,转身离去,不再多言。
三言两语,人的罪名,人的生死,还有身后名,湖广的太平,都定了下来。
雨,霖霖地下着,砸在屋檐上,发出像冰雹般哔哔啵啵的响声。
这武昌府臬司衙门里,好似逆了时节般,一场春雨一场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