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姐姐,您真想去看文会?”
蔡琰看向万年公主,眼中带着浓浓的意外。
眼前这位自带华贵气质的女子,是汉灵帝刘宏唯一还活在世上的公主,也是汉灵帝长公主,刘蔓。
刘蔓本名其实叫刘曼,曼字代表着柔美和细腻。
可刘曼八岁那年,被册封为万年公主,同时改名刘蔓,其中蔓字有蔓草之意,是刘宏希望她能想草儿一般顽强长大。
刘宏出身于156年,在168年十二岁时继位大统,而其长子刘辫出生于176年,也就是说他二十一岁时才有长子。
身为皇帝,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事实上,在刘辩出生前,刘宏有过好几个儿子,只是全部夭折,也正因为如此,在皇子辩出生后,刘宏没有将之养在皇宫中,而是托养在道人史子眇的家里,并且不敢叫他本名,而是称他为“史侯”。
刘蔓是长公主,也是刘宏第一个正常长大的孩子,并且在刘蔓出身后,刘辩和刘协相继出生,也都正常长大。
古人迷信,刘宏身为皇帝也不例外,因此视刘蔓为福星,对其格外宠爱,改其名希望她能活的长久,还封号万年,都是一个意思。
人生前十六年,刘蔓一直都很幸福,有着大汉最高的出身,有着皇帝老爹极致的疼爱,从未感受外面世界的恶意,还有良师益友等等。
可在董卓入京后,这一切都变了。
董卓夜宿龙床,强占很多公主,挟天子以令诸侯,四世三公也敢杀,自然也不想放过这位汉灵帝刘宏最宠爱的万年公主。
若非万年公主地位特殊,让杨彪和马日磾等人出手相救,以后又得到蔡邕奋里庇护,怕是早就遭了毒手。
生怕被董卓找到机会得逞,刘蔓一直不敢回宫,而是借宿在蔡邕家里,因此和蔡琰成了好友(闺蜜)。
担惊受怕,寄人篱下的生活,滋味肯定不会好。
在蔡琰印象中,刘蔓每天都愁眉苦脸,以泪洗面,从来没有对读书之外的事情感过兴趣,甚至一度不喜欢外出。
没想到,今日居然有兴趣去见识文会。
“当真。”
刘蔓轻轻点头,嘴角带起一抹微不可查的弧度,说道:“本宫也想亲眼见见文姬妹妹未来的如意郎君。”
女儿家脸皮薄,蔡琰哪了受得了这轮番而来的打趣,白皙俏脸再度羞红。
但这次她却是点了点头:“既如此,便去看看吧。”
若非女儿家拿点矜持,她早就去了。
.................
前方庭院内。
“既是老师之名,元瑜便献丑了!”
一位身穿儒衫的青年站了起来,对众人作了一揖。
一般人作出一首押韵合辙的诗,需要长时间措辞。
即兴作诗,最考究一个人的文才。
众人都默契安静下来,等待阮瑀能够做出一首好诗。
张幕很是认真的打量起来,目光期待。
阮瑀字元瑜,是陈留尉氏人,文学家!
阮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当时军国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其中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其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被蔡邕称他为“奇才”。
阮瑀的音乐修养颇高,儿子阮籍和孙子阮咸皆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
不过阮瑀虽然有才,却不在政治和计谋上,因此并未能够进入气运图录中文臣谋士前百。
张幕之所以在意,是因为他是建安七子之一。
建安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七人分别是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被曹丕评为:“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
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他们都曾作出过贡献。
七人中,孔融孔文举是张幕老师。
广陵陈琳陈孔璋现在应该在袁绍麾下,高光表现是官渡之战爆发时写了《为袁绍檄豫州文》,痛斥曹操,把曹操气得头风病都痊愈了。
山阳王粲王仲宣,现在也在场,自少即有才名,被蔡邕所赏识称为“奇才”,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与曹植并称“曹王”。
蔡邕生平喜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将所藏之书载数车悉数赠给王粲,可见多么看重。
北海徐干徐伟长,自幼勤奋好学,15岁前就已能“诵文数十万言”,由于他“发愤忘食,下帷专思,以夜继日”,在20岁前便能“五经悉载于口,博览传记,言则成章,操翰成文”。
汝南应玚应德琏,长于赋,有文赋数十篇,诗作不多。
东平刘桢刘公干,五岁能读诗,八岁能诵《论语》《诗经》,赋文数万字,因其记忆超群和辩论应答敏捷被众人称为神童。
此七人在文学方面,比如都是当世顶尖。
可惜他们不是生在唐宋,而是在这汉末乱世,比起荀攸,荀攸,贾诩等人来说,光芒就要弱太多太多。
这七个人,能有三个人进入气运文臣谋士前百便算不错了。
但张幕依旧对这些人感兴趣,只因为气运图录特殊人物榜浮现,提示组成“建安七子”后,可激活三种奖励。
“这是要我搞一波大的啊。”
“七个人,全部都得勾搭走。”
“不过孔融是我老师,很好搞定。”
“阮瑀是蔡邕弟子,王粲和蔡邕有师徒之实,等我娶了蔡琰,肯定也不难勾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