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
等到董璜离开,张幕骑马来到徐晃面前。
“在!”
徐晃挺胸应声,微微抬起头和张幕平静对视,眼中带着疑惑,
他不明白,这个年轻人是谁,为什么会知道他的身份?
“从今日起,你为本家麾下讨逆校尉!”
张幕宣布了对徐晃的认命。
直接重用!
张辽和徐晃被郝经评价为壮猛有谋,亦关张之亚匹,然失身于操,终为勇而无义。
意思是说张良和徐晃在个人武力上可以和关羽张飞媲美,非常勇猛,并且还善用兵法,是当世良将,但却在曹操麾下做事,没有忠义。
可张幕却觉得张辽和徐晃很好。
如张辽,在给吕布效力时一直勤勤恳恳,被区别对待也么有怨言,几度冒着性命之危和吕布一起冲杀,也好几处和为吕布殿后。
在对抗曹操时,张辽从不惜命,
可在吕布被曹操灭亡后,张辽顺势投靠,依旧尽可能为曹操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并不带着情绪,也没有愚忠。
徐晃前期跟随杨奉,不管其做白波贼寇还是投靠李傕麾下,始终都尽可能做到自身最好,直到投靠曹操,也是勤勤恳恳。
这两个人很单纯。
我跟随你时,可以为你献出百分之两百的力气,哪怕会死。
可若是主公败亡,他们却懂得“识时务”!
张幕很欣赏这份“识时务”。
“什么!?”
“讨逆校尉....校尉!?”
张幕对徐晃的任命,让徐晃和其周围的士卒都惊呆了。
什么是一步登天?
这就是!
原本徐晃只是杨奉麾下一位军司马,后者在白波贼中只能一股中型势力,手上大概有五千人,其中一千人归徐晃统领。
三个月前,李傕奉命清剿白波谷叛逆,杨奉立功心切,没有听徐晃盘踞谷口而守的建议,执意趁夜偷袭,结果反而中了李傕陷阱,被三千西凉铁骑虐了个底朝天。
事后,杨奉五千兵马损失过半,剩下很大一部分都是徐晃统领。
徐晃不过是一路贼首的部将而已,放在军队中也就和军司马(可统兵以前)等同,之后才是都尉或骑都尉(可统兵五千),然后升任校尉(可统兵万)。
中郎将介于校尉和将军之间,职权和校尉等同,但却能以将军自居,所以校尉在武官中已经不低,仅在将军之下。
而徐晃原本只是算军司马,实际上连个军侯屯长都不是,现在从白身一跃变成校尉。
妥妥的一步登天。
“公明居然直接被认命校尉,太好了!”
“以公明之勇猛善谋,这不是理所当然吗?”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公明有能力也未必能得到重用,还是这位小将军慧眼识珠。”
“如此我等也不再是贼寇。”
“这位小将军是谁,居然这么有眼光!”
“......”
在短暂惊讶后,回过神的人们立即议论纷纷。
人群中响起一阵议论声,有不少人脸上露出惊喜之色,看向张幕的目光中也充满了善意。
这些人都是徐晃麾下士卒,其中一些是徐晃亲卫,一些是徐晃乡里乡亲,因活不下去跟着他一起加入白波谷造反,还有一些则是感念徐晃对他们有活命之恩。
毕竟当初杨奉麾下五千士卒没了近三千,他们这一千人伤亡却不过百,可都是托了徐晃调遣有度的福。
谁都想或者,谁都想建功立业,因此跟对一个好的统帅很重要。
众人很乐意由徐晃统帅他们,连带着便看张幕顺眼了许多。
可徐晃表情却很凝重,在一阵变化后问道:“敢为公子姓名?”
先前召集士卒都是董璜安排人去做,张幕还未做过自我介绍,暂时没人知道他的身份,但包括徐晃在内都猜测他是董卓亲戚,否则不可能如此年轻便可统领上万士卒,还由董璜亲自陪同。
更何况董卓任人唯亲,也确实做得出这事。
“有趣。”
张幕一眼便看穿了徐晃心中在想什么,眼中多了一丝笑意。
“若本将是董卓亲眷,你莫非要抗命不成?”张幕饶有兴趣的问道。
“并非是卑职要靠命,而是无法效命!”徐晃双手抱拳,一板一眼说道:“朝廷愿意给活命之机,小人感激不尽,只要不对普通百姓出手,愿为驱策。”
“但小人已有主公,却是不敢占据高位。”
徐晃不傻,没想和董卓对着干,自然不会得罪张幕。
这也很容易到,否则他也不会兵败投靠过来,后来还给李傕做事。
但从他后面做的一系列事分析,他心里应该还装着汉室,否则不会一心一意帮助刘协,只是后来被曹操人格魅力征服,选择为曹公效命。
这是一个很识时务之人,但并非墙头草。
不过让张幕意外的是,他居然用“已有主公,不能身居高位”这理由来搪塞他。
这是想给杨奉也升官,还是单纯拒绝呢?
“杨奉在哪?”
略微沉吟一会,张幕略带凌厉的目光在面前一众士卒身上扫过,最后停留在一个面带慌张的中年男子身上。
到底是白波贼首领之一,肯定站在人群最前方,还真很好找。
“卑职杨奉,见过公子。”
对上张幕那双眸子,杨奉心下一惊,连忙走出来行礼,心里已经将徐晃骂了个半死。
是个人都能看出张幕身份不一般,他自然也不例外。
拒绝张幕万一惹怒了他,和找死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