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万籁俱寂。榆翔独坐屋内,昏黄的烛光在微风中摇曳不定,将他的身影拉长,在墙上投下一片斑驳。面前的书案上,静静躺着一封被火漆封存的遗书,那是孙承宗留下的遗物。榆翔眉头紧锁,眼神专注,双手轻轻捧起遗书,在烛光下仔细端详着火漆印纹。那印纹乍看之下,是大明兵部的官印,可心思缜密的榆翔还是发现了端倪——印纹边缘有一道极其细微的裂痕,这极有可能是仿制的赝品。
怀着满心的疑惑与不安,榆翔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只见里面是一张辽东军备分布图。然而,这张图却透着古怪,图上的墨迹深浅不一,仿佛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榆翔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取来白醋,轻轻地涂抹在图纸上。随着白醋的渗透,隐藏在墨迹之下的字迹逐渐显现出来,每一个字都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着榆翔的内心:宁远城粮仓实际储粮仅仅只有报备数量的三成;锦州军械库中半数的火器都已锈蚀报废;而在山海关守将名录的旁边,竟赫然标注着“通敌可疑”四个触目惊心的大字。
更让榆翔震惊不已的是,在图角处有一行几乎难以察觉的小字:“兵部尚书王洽,与建奴暗通款曲,证据藏于……”可字迹到此却戛然而止,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硬生生地截断,留下了无尽的悬念。
心中怀揣着对真相的执着追求,榆翔决定夜探兵部,揭开这重重迷雾背后的秘密。月色如水,洒在兵部的庭院中,榆翔如同一只敏捷的狸猫,悄无声息地潜入了王洽的书房。一番仔细搜寻后,他发现这书房暗藏玄机。书架后的密室门缓缓打开,一股陈旧的气息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满文密信和堆积如山的黄金千两。这些证据就像一把把利刃,直指王洽的通敌罪行。
不仅如此,榆翔还在密室中发现了一封未寄出的信件,信中清晰地提到“喜峰口守将朱国彦,可用重金收买”。同时,一本账册上详细记载着向清军出售军粮的铁证,每一笔交易都记录得清清楚楚,铁证如山。
就在榆翔满心欢喜,准备带走这些证据,将王洽的罪行公之于众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异响。他心中一惊,来不及多想,迅速闪身躲入暗格之中。只见王洽与一名蒙面人走进书房,两人低声密谈起来。
“接下来该对付孙传庭了。”王洽的声音低沉而阴冷。
“孙承宗那老匹夫留下的东西,务必找到!”蒙面人的声音沙哑而尖锐。
榆翔躲在暗格中,大气都不敢出,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